我校研究生院、研工部组织博士生赴延安开展调研访学活动
为灵活多样的开展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讲话精神,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我校研究生院、研工部于5月17日至18日,组织博士生前往延安开展调研访学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我校博士研究生一行先后到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
初到延安,访学团一行首先来到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进行参观。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于1937年7月12日在延安成立,1949年3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人民法院。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法制建设的优秀成果和优良传统,创建了适应战时需要的全新人民司法制度和“马锡五审判方式”,为支持中国革命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亦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陕甘宁边区法院的颇多创举均成为司法为民工作的典范,对当下我国司法改革工作亦有诸多启示。
在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访学团一行受到了副院长雷钧法官的亲切会见,并在接下来与中级法院的多位法官开展调研座谈,集中了解延安市两级法院在司法改革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雷钧副院长在会谈时指出,延安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发源地,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在此推行的上诉、人民陪审员、狱政等制度,形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代表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时至今日,司法改革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深重关切,这对延安各级法院的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延安两级法院最早于2003年即开始司法改革的初步探索,到现在已经形成“黄陵模式”等诸多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延安两级法院仍然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都要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座谈会结束后,访学团一行来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同时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
随后,访学团一行先后前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走进革命旧址,大家参观了革命先贤当年居住的窑洞和与群众一起劳动的照片、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具等,认真阅读了每一处革命历史简介,了解了延安革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延安物质生产条件和落后面貌的感人故事。看到了党中央身处延安,指导全国革命的战斗激情与昂扬斗志。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通过本次访学活动,一方面向外界展示了我校博士生理论联系实践、切实研究问题的校风学风,另一方面访学团成员也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的必然要求,是着力解决我们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的迫切需要。要以这次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忘初心,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立足本职学习工作,求真务实,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以身示范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图文:研工部)